3月2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山大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杨海坤先生接受了人民日报采访,杨海坤先生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杨先生畅谈了自己对人民政协的体会。
对于政协这一民主制度的体会,杨海坤先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政治体制恢复了许多好传统,政治协商制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协是一个大平台、大学校、大家庭,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来自基层的委员,都在这样一个平台共商国是;而且来自不同界别的委员各抒己见,互相激发,拓宽了视野,更加深了政协委员对各类国计民生事务的认知,每一个人都有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为了大家庭的和谐、发展出谋划策、竭尽心力。
在这么多年的政协委员生涯中,最令杨海坤先生看重也是体会最深的便是政协会上的包容之气、并蓄之风,在政协这个空间里,不乏尖锐的提案、犀利的言辞,而且这些年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这是好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只有揭示问题之所在,才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此,政协委员才能真正“为领导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
关于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杨海坤先生认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已经搭建好了这样一个平台,全国政协有34个界别,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都有自己的代表。他们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也倾听其他界别的呼声和要求,在充分沟通交流中增进理解、互相妥协,最终形成利益关系的平衡,并达成许多共识,这对于党和政府的决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于两会民主讨论形式,杨海坤先生认为目前政协的讨论形式多种多样,有小组讨论、联组讨论,以及全会发言等,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形式,使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为实质性地实现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等各项职能服务。作为在任委员应该注意到发言和提案质量的提升,通过充分的调研、参政议政能力的提升,真正把这份权利用好。作为本人不管是否还担任政协委员,都应持续关注国家大事、探察社情民意,做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在这个意义上说,委员永远没有卸任日期。
法学院
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