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殷启峰,菲律宾环球360官网1985级本科生。现任文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监事会主席,菲律宾环球360官网青岛校友会副会长,山东省律师协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市律师协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个人、青岛市十佳青年律师、山东省人民满意律师、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连续获得ENR/建筑时报“最值得推荐的中国工程法律60位专业律师”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所带团队被评为“最值得推荐的中国工程法律30家专业团队”。
忆母校——聆听洪楼岁月
初见殷启峰师兄,是在菲律宾环球360官网青岛校区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的会场。随着学院2017年迁至青岛校区,作为山大青岛校友会副会长的他有了更多与母校“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也更为关注学院的发展和学弟学妹的成长。时隔一个月有余,在远洋大厦文康律师事务所的会议室,我们又见到了师兄,热情亲切的笑容一如初见。
回忆起自己对法学的初印象,殷启峰脑海中又浮现出30多年前高考志愿填报时那段机缘巧合的往事。“执法不应受背景的影响,也不应受被告情绪的影响,法律只凭获得的证据定罪”,时至今日,师兄对电影《人世间》中的这句台词仍记忆犹新,对影片中精彩激烈、跌宕起伏的法庭论辩仍历历在目。也恰是这部偶然间看到的电影,让他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填报了山大法学专业。三十年后回头看,殷启峰坦言尽管大学四年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短暂一瞬,甚至很多人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不相关,但“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老师们身上的那股“书卷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之乐,也成为了让他终身受用的山大印记。
提到具体的学习生活,殷启峰娓娓道来:天主教堂的阵阵钟声,让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更显厚重与静谧;小树林中朗朗的读书声,与清晨操场上梅花拳的口号声相映成趣;老师上课时的声音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即使不用话筒也能贯穿两百人的阶梯教室……伴随着师兄的讲述,我们仿佛“聆听”到了那段岁月的纯粹与美好。从洪家楼到鳌山卫,这份跨越三百公里的情谊更为厚重,图书馆门前落日余晖映射的身影愈发清晰,坚守法治精神、追寻公平正义的脚步也越加坚定。
做律师——践行利他助人
大学毕业后,殷启峰进入一家国有综合开发公司工作,从合同管理员到办公室主任,五年的历练让他对建设领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然而,逐渐繁多的行政事务让师兄觉得自己“离法律越来越远”,于是在1995年选择成为了一名专职律师。不过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能够充分发挥熟悉项目开发与施工建造实务操作的优势,将法律与行业进行深度结合,成为了国内较早专注于房地产与建设工程法律方向的专业律师。谈到具体的工作内容,师兄笑称干这行不仅需要“下得了工地、看得懂图纸”,还需要熟悉招标投标、造价核算、资金融通等实务操作。项目执行中一旦涉诉往往面临标的大、周期长、环节多、鉴定难等不利因素,殷启峰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法商思维”,即从客户角度出发,引导企业认知、防范并解决法律风险,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合法合规和商业可行可控,实现法律风险控制与商务机会把握的有机结合。从业二十余年,正是心怀“把客户的委托雕琢成自己的作品”这一初心,他得到了更多企业的信赖和业内同行的认可。
谈及成为优秀律师的关键,师兄认为还是应当秉持一颗利他助人之心。“利他是最好的利己”,殷启峰表示,在实现经济独立、经验积累及价值跃迁的同时,有机会帮助他人更好地解决纠纷,这本就可以创造快乐。一方面,师兄在参与《优秀律师网上面对面》《周末说法》等栏目时,将严谨准确的“法语”切换为便于百姓理解的“人话”,抓住法律内核和逻辑关系将道理讲清讲透;另一方面,他深知“虽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的道理,在面对客户时善于将法律内容翻译为相关行业的“方言”,在律师与客户的共同频道上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将问题复杂考虑、简单处理,这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殷启峰如是说。
谈行业——鼓励合作致胜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殷启峰坦言律所的发展需要团队的合作。为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升律所管理水平,他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逐渐形成了“行业+法律+管理”三位一体的知识结构。师兄表示,在进行团队搭建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成员的业务特长、性格特点、经验差异,还应当根据具体业务需求找到不同的狼羊侠搭配、九型人格搭配、知识结构搭配。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长板优势,有人负责客户沟通,有人负责业务承办,既专业分工又互为补充,最终实现“与优秀的队友一起战斗”,让每个人都成为价值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不仅是律师行业,殷启峰认为合作同样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前提。尽管细分行业的成员都有其各自的角色定位、职业理念和价值追求,但师兄坦言共同体中的每个人“既同根同源,又殊途同归”。所谓同根同源,即“从同一处来”,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法律人有着共同的教材、共同的老师、共同的逻辑及共同的信念;而所谓殊途同归,即“到同一处去”,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共同体内部可以实现和而不同的“和谐化”。作为律师,殷启峰表示他会尊重不同行业的“游戏规则”,与其他法律职业群体在价值观层面寻求更高层次、超越利益的合作,各司其职、互相尊重,凝聚一切法治力量解决多元矛盾纠纷,共同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
育英才——照亮青年未来
作为律所的创始合伙人,殷启峰一直以培养事业传承人为己任,帮助青年律师更好地完成由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与学生阶段经济压力小、试错成本低的“安稳”不同,初涉职场的残酷竞争让很多应届毕业生大跌眼镜。对此,师兄坦言“任何完美都是不断精心打磨的结果”,通过在比赛中选拔、在实战中训练等方式,系统提升每一个文康人的学习力、亲和力和执行力。“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殷启峰一直保持着关注社会、经济、法律热点的习惯,他认为唯有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能适应法律服务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从事这样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师兄表示不论是对团队还是对客户,“用心服务、以诚相待”是他的做人信条,而将计划落到实处、用工作成果说话则是他的处事规则。“我们对年轻人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他们少走弯路”,在殷启峰的带动和影响下,很多青年律师都有了更为清晰的成长路径,在同龄人中迅速脱颖而出。
“每一次体验都是一场历练”,师兄还将目光投向校内,希望学弟学妹能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在踏入职场前做足准备。为此,他参加发起设立“法学院校友基金”,资助学生赴香港等地访学交流;多次返校进行经验分享,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进行规划和指导;推动律所与学院合办法律文书大赛、助力开设法律谈判课程,提升学生文字写作与口头表达这两项“每个法律人都应具备的硬功夫”……在殷启峰看来,用自己的知识、精力和经验去帮助学弟学妹,这是他作为校友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当然,师兄也期待着能够在新一代山大法科学子的心中种下成为优秀法律人的种子,并在更多校友的共同呵护与滋润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