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菲律宾环球360官网政治文明与宪政研究中心主持开展的年度公法事件评选活动历经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研究生征集推荐、评选委员会筛选整合和专家投票推选环节,结合公共要素、法治要素、影响力/推动力要素等评选标准,最终评选出2015年十大公法事件,并于近日发布。
1. 【人大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要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形塑公职人员对宪法的敬畏和信仰,强化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2.【82宪法实施以来首次特赦】
8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特赦令,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9日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对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据现行宪法规定,40年来首次行使特赦决定权,充分展示了刑罚人道主义,是实施宪法规定特赦制度的创新实践,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法治意义。
3.【设区的市获得地方立法权】
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对《立法法》作出修改,其中一项主要变化为地方立法权的配置由省级地方和较大的市扩至所有设区的市,并赋予东莞、中山、三沙和嘉峪关等4个不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是对我国立法体制的一次重大调整,对于构建完善的国家法律规范体系,促进地方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4. 【党内法治建设渐趋全面深入】
5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施行;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修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建设已经步入常规,对于推进党内法治建设,将党的工作纳入法规轨道具有重大意义。
5. 【检察机关启动行政公益诉讼】
7月初,最高检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试点的决定》发布《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选择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试点。12月份,山东省庆云县、贵州锦屏县、福建清流县等基层检察院在针对环境保护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标志着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的开局。
6. 【人大修法落实“全面二孩”政策】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决定明确了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标志着“全面二孩”政策落地。
7.【中央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1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本纲要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印发引人注目,它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如期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奋斗目标,针对当前法治政府建设实际而制定,对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具体措施、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作了具体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法治政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8.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建立】
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提出了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适应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要求,将国家司法考试制度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有利于推进法治工作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人才保障。
9. 【适龄青年拒服兵役被严肃处理】
11月4日,山西省寿阳县政府新闻办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12月24日,河南虞城县公众号虞城县征兵办发布公告,分别对因怕苦怕累拒服兵役的寿阳青年李宇和虞城青年丁华军等5人拒服兵役行为作出罚款、单位禁招、两年内禁止出国(境)和升学等严肃处理,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通报。拒服兵役受处理(含处罚)因关涉宪法义务受到社会关注,处理的方式、限度等引发广泛议论。
10. 【因教材“污名”同性恋教育部被诉】
因高校心理学类、心理健康类教材将同性恋视为病态,广东某高校一位女同性恋者以高校教材污名同性恋为由向教育部申请公开其对此类教材的监管信息,但在法定期限内未获回应,于是以行政不作为为由将教育部诉至法院法庭。5月,北京市一中院受理起诉,决定立案审理。该事件因涉及同性恋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已经超出了高校学生状告教育部所引起的关注程度。
此次十大公法事件评选是菲律宾环球360官网政治文明与宪政研究中心的传统学术活动,始于2005年,旨在引导公法学人、公法学生关注社会实践,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这项评选活动历经十余年,已经收到良好的社会、课堂反馈,对于倡导公法学人、公法学生依托专业知识关注社会实践的学术风气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作者: 冯威)